數據是人類探索世界規律,尋求問題更優解決方案的重要參考。在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科學與技術的發展讓我們超越了人體的局限。人類對于生產、生活的研究突破了體感觀察與文字記錄,利用科技實現了對各類現有資源的數據采集、記錄與分析,甚至可以通過前瞻性實驗產生更多的數據,幫助優化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投身地理信息服務
廣州極飛科技有限公司(極飛科技)成立于2007年,是商用無人機制造企業,也是民用無人機運營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極飛科技的無人機產品主要應用于農業植保和測繪地理信息領域。10月,極飛地理分公司成立,并于2017年3月落戶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致力于為用戶提供高精度、高性能的地理信息產品,幫助用戶提高采集、管理地理數據的效率。
極飛地理擁有全球領先的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研發團隊,與螞蟻金服、阿里云、航天宏圖等數據服務商并肩協作,為精準農業、城市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公共安全保障等領域提供數據服務和完善的地理信息解決方案。極飛地理的地理信息服務也相應地囊括了農田導航,作物監測,農田、作物管理,土地確權,地形測繪,電力巡查,邊境巡邏,礦山調研,工程測量,管道巡檢等應用。
極飛地理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C系列測繪無人機和強大的數據處理平臺,結合極飛物聯的 FM系列智能農田監測站與極飛科技的P系列植保無人機,在精準農業領域形成了一整套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通過高精度地圖采集、氣象數據收集和視覺監測等技術,搭建準確、全面的農田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打通行業應用管理環節,減少用戶在數據采集上的重復投入,真正實現智能化管理。
地理信息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元素
——助力農業精細化管理,提升耕種效率。農業生產是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過程,在種植之前,農民需要決定今年種什么、選哪種型號種子,種植后用什么肥料、農藥,灌溉頻率如何把握等林林總總有四五十項之多,其中某個環節一旦出錯,則可能造成一整年減產或絕收,沉沒成本非常高。
農業大數據的應用,可以讓種植過程更加科學。以極飛地理C2000智能測繪無人機為例,得益于影像技術與傳感器的進步,C2000能夠搭載不同功能的相機與傳感器,收集正射影像、地形、地貌、高精度地理位置信息、高程以及多光譜圖像等數據,傳輸到極飛云平臺計算分析后,可以第一時間將分析結果發送到極飛智能手持地面站或智能手機,讓農戶及時掌握田間各種信息(如土壤墑情、作物的成長狀況等),還可以幫助農民實現科學管理決策、判斷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量和施用時機,以及提高作物吸收率、避免浪費、實現增產。通過地理信息數據,農戶還可以在空間數據管理系統中規劃、管理和分析農業生產,合理安排農作物種植。如通過對土壤的分析,規劃不同的土壤情況下不同作物品種的種植間距、深度播種,實現差異化灌溉,最終促成農作物增收。此外,數據的收集與分析能夠為極飛植保無人機的高精度導航與智能航線規劃提供前提條件、制定最佳的施藥方案,確保農作物種植精準、高效、可持續。
目前,極飛地理已經與江蘇艾格信航空科技公司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立了華東地區精準農業空間數據運營中心,同時正在建設700畝的無人化樣板田與2000畝的精準農業示范田,包含了設備基建、數據庫建設、平臺搭建等,將真正幫助農民做到田間的精細化管理。
——提供氣象服務,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我國農業生產相對比較粗放,大多數農民仍然“靠天吃飯”,抵抗自然風險的能力較差。極飛地理與航天宏圖合作,將無人機技術與遙感數據、氣象數據相結合,結合云端平臺管理,形成了以實證數據為基礎的農業大數據,為農戶提供農田種植信息、實時播報區域天氣,預測農田病蟲害情況,并輔助農戶做出正確的決策,實現種植效益最大化。
以果樹種植為例,利用極飛地理C2000測繪無人機和極飛物聯FM1智能農田監測站拍攝的高清地圖信息,上傳到極飛AI平臺處理分析,就可以在果樹花期內,數清上千畝果樹上花朵的數量,預估未來的產量,從而精準預測水果市場價格趨勢。而病蟲害預報模型可以根據實時的天氣、地塊溫度和濕度,通過云端計算分析,建立災害預警,預報未來數周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概率,為更好地開展農業植保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有了數據支持,當重大災害發生時,保險公司就能通過極飛地理掌握的數據信息,為受災農戶做出保險評估和依據,減少農戶的損失。例如今年1月,國內迎來了大范圍的雨雪天氣,陜西渭南市臨渭區葡萄種植園里的避雨棚被雪壓塌,葡萄種植者損失慘重。綠盛富微葡萄種植基地,園主使用了電子稻草人——極飛物聯FM1智能農田監測站,全程記錄了遭受損失的作物數據,通過該數據與保險公司協調,很快拿到了賠償金,將災害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時空溯源,數據與物聯讓農業生產更加安全。農業大數據還能夠通過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搭建對等的信息平臺,重建消費者對生產環節的認知與信任,從而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盡一份力。借助農業大數據,從田間到餐桌,對食物的生產過程全程追溯,消費者能夠了解到作物生長的全過程、全鏈條。
極飛物聯FM系列聯智能農田監測站能夠提供7×24小時物候監測(包括濕度、氣壓、光照強度、風速、風向、雨量等環境要素),并對農作物的種類、品類、生長周期進行管理和相關數據收集,形成溯源碼,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就能夠了解到一切和作物生長相關的信息,如生長周期、相關農事活動、環境數據、視頻數據、農藥肥料使用記錄等。物聯網與農田地理信息監測,不僅可以幫助農戶減低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作物產量、減少環境污染、降低農事管理成本,同時對于保障食品生產過程和質量安全、重塑消費者與農業生產者之間的信任關系也具有重要意義。
——為農村金融擔保提供依據,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以往由于對農民種植經營情況的不確定性,出于風控考慮,許多金融機構都不敢輕易放貸給農戶,造成農戶資金緊張,無法進行適當的擴大化生產,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現在,極飛地理在農村采集的作物信息、農田數據,同樣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信息支持,成為為農戶發放貸款的評估依據,并為農戶在農業生產中購買物資、服務等各個環節開展授信融資服務,解決各個種植主體的流動資金壓力,為農戶、農企的貸款提供通道,簡化貸款手續,給農戶提供更好的生產支持,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此外,當數據使得一切變得透明,農業領域的投入和產出也將變得更加明確,推動農資企業更好地服務于農民。
智慧農業的美好愿景
地理信息作為一種圖像、數字和圖形的數據集合,與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融合,與傳統制造產業多元生態融合,將激發無限的創新與發展的動力。
極飛地理通過對C系列測繪無人機和與FM系列智能農田監測站等產品的合理利用,與千尋位置、艾格信航空、航天宏圖、阿里云等企業合作,建立起了農田信息、農村金融、農村地理信息、氣象信息、遙感信息和云計算平臺組成的一體化數據生態鏈,結合極飛科技的整套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正在逐漸將中國農民從繁重粗放的傳統農事勞動中解放出來。數據服務讓中國農業生產變得更加精準、高效,未來將持續在各個領域創造更大的價值。
在即將到來的首屆聯合國地理信息大會上,極飛地理期待與全球地理信息精英展開對話交流,共同探索重塑人類未來生活的大數據發展之路,同時也讓世界看見極飛地理讓智慧農業騰飛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