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科技和教育強國要有世界知名大學和一流學科。科技強國的標志是什么?在基礎研究領域有若干諾貝爾獎獲得者或者說有若干諾貝爾級的成果,在技術領域能夠有若干引領世界社會變革發展的原創性技術。武漢大學作為我國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要有這樣的站位和思維格局。武漢大學測繪遙感學科是國家選定的世界一流建設學科,而且是目前位于世界前列的學科,學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要站在世界科技發展的角度,在國際上引領該學科的發展。
2017年上海軟科根據公開數據分析,列出國際上52個主要學科的排名,中國有7個學科的排名位于世界第一,武漢大學的遙感學科位列其中。但是我們很清楚,武漢大學的遙感學科要成為名副其實、令人信服的領先學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把這一學科建設成為領先的世界一流學科,我認為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布局和加快發展。
一是補短版,建設強大而完善的遙感學科體系。武大的遙感學科目前能夠排名世界第一,是因為我們的幾何遙感能力很強,遙感信息處理的研究水平很高,得到世界公認。我們不僅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論文,而且研制的系統在該領域占主導地位,甚至出口到國外。我們的博士畢業生能夠到歐美的頂級大學當教授,說明我們的水平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世界一流是當之無愧的。但是遙感不僅包括幾何遙感,還包括物理遙感和遙感傳感器。而在物理遙感和遙感傳感器方面,武大的規模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國際公認的領先水平,因此必須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快這兩個領域的發展。去年,武大成立了宇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重點發展遙感衛星平臺和遙感傳感器,致力于搭建這兩個領域的重要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
二是建平臺,構建世界領先的人才培養和研究實驗基地。目前,武大已建立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為成為本學科國際一流的人才培養與研究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是,要在世界范圍內引領本學科的發展,還要加強建設,或者成立新的更大的平臺,如國家實驗室和國際實驗室等機構。去年,武大與湖北省及武漢市政府達成共識,將武大的測繪遙感學科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投入一定經費加快地球空間信息國家級平臺建設。希望教育部和國家有關部門充分認識到地球空間信息在我國科技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投入更多的經費,幫助武大建立更先進的實驗環境,吸引更多的頂尖人才,將武大打造成為地球空間信息國際領先的人才培養與研究基地。
三是轉文風,形成爭創國際領先的原創性研究文化。實事求是地說,我國當前大部分研究都還處于跟蹤研究,大部分成果都是在國外已有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技術實現。特別是最近十多年來,由于各種科技和人才評價體系都以數量為標準,人們拼命地寫論文,越多越好。一個結果是我們的論文呈幾何級數增長,引用也隨之增長,當然我們的學科排名也得益于這種增長。但是,從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說,一個原創性的研究成果,需要一個科學家或者一個課題組幾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研究出來。作為引領世界的一流學科,一定要有若干原創性、引領性成果,或者具有重大影響的顛覆性集成應用成果。為此,要建設新的科技與人才培養考核體系,鼓勵大家開展原創性研究,形成自由、開拓、敢于探索、靜心鉆研、寬容失敗的創新研究氛圍,為本學科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拿出幾項真正有影響的原創研究成果。
世界領先的學科還有一項重要內容是建立能夠提供各國學者進行科學實驗的大型設施和方便使用的實驗數據,以及開源共享的軟件平臺。要有人做一些基礎性的工作,而不能要求大家都為論文而寫論文,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世界各國學者來此進行研究和訪問,與世界各國學者共同推動學科發展。
四是建聯盟,促進遙感與其它相關學科的發展。遙感作為一種對地物目標與環境的感知技術,隨著信息技術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重要,應用越來越廣泛。從傳感器來說,它已經從可見光擴展到紅外、高光譜、微波、激光、紫外、太赫茲等波段;從平臺來說,它已經從航空擴展到航天、深空,以及低空、車載和移動手機;從應用來說,它已經從測繪、地理、地質、大氣、海洋、農業、林業等傳統資源環境領域擴展到交通、機器人、無人車,以及社會經濟感知分析等領域。武大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擁有數十個與遙感相關的學科。建立學科聯盟,加快遙感學科的發展可以帶動和促進其它相關學科發展。例如,與電子信息學院合作發展遙感傳感器,可以帶動電子學、光學和儀器科學的發展;與計算機學院和電子信息學院合作發展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車方向的研究,這些既要用到精密傳感器,又要用到人工智能與高速計算;與生命科學院合作發展生態和農業遙感,開展生物的表型測量和光譜測量,應用于生物育種;與社會學系、經管學院和統計學院等合作開展社會經濟信息感知與時空大數據分析研究,將社會經濟的研究從定性分析拓展到定量分析;與測繪學院和資環學院的合作已經有比較好的基礎,建立了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地球空間信息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今后要進一步發揮這兩個平臺的作用,開展深度合作。
五是望全球,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無論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如何定義,一個基本的條件必然是國際影響力。當然,國際影響力的因子也有很多,如有影響力的教師、校友、科研成果和論文。但一個重要的指標是國際上有多少高水平的學者愿意到你這里來當老師,有多少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年輕人愿意到你這里來讀本科、碩士、博士和做博士后。一個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必定能夠吸引世界一流的學術大師和一流的學生。武大測繪遙感學科要把提升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水平放在重要位置,要創造世界一流的國際合作環境與條件,吸引國際一流的學者來武大工作,吸引世界各國包括歐美發達國家的學子來武大學習和深造。為此,我們成立了詩琳通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國際研究中心,申請獲批了教育部地球空間信息科學國際聯合實驗室,與芝加哥大學和密西根大學合作建立了社會地理計算聯合研究中心,籌辦了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國際學院,而且成為聯合國地理信息管理培訓網絡的主節點,形成開展廣泛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基礎環境,但是我們還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要有相當比例的外籍教師和外國留學生,使武大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測繪遙感教育之地。
中國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任重道遠,要有戰略眼光進行布局,而作為國際領先的遙感學科建設更要有高站位,不僅要考慮保持該學科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而且要引領該學科的發展,提升該學科在未來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