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鼻迦藯畈5倪@首《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寫的是清朝名臣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故事。如今140余年過去了,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已與我們漸行漸遠,新疆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全國各族人民攜手并進,為新疆的穩定、發展與繁榮貢獻心力,各行各業的建設者們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不斷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2017年9月15日,黑龍江第三測繪工程院三中隊承接了新疆綠洲省情監測項目中疏勒、疏附與岳普湖3個縣的工作任務,作為新疆地區人們活動聚集的密集區域和國民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核心區域,對綠洲進行長期準確的監測,對于協調新疆地區資源、環境、人口、社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院領導對此項目高度重視,中隊也不敢有絲毫馬虎,但由于當時地理國情監測項目正進入到最后的收尾階段,人手緊張,加之本底數據的精度存在一定的問題,項目在開展之初便遇到了不小的困難。院領導深入生產一線,一邊了解生產作業的實際情況,一邊積極與新疆局溝通協調,最終達成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中隊積極調配人手,加班加點,項目由此得以順利進行。
內業采集的工作緊張而繁復,需要面對許多初次遇到的問題。新疆風土物產與東北大不相同,許多沒有去過新疆的年輕職工在影像判讀上還不能拿捏自如。要想保證產品質量,既需要新員工多思多問,也需要經驗老到的作業員日查日檢。由于監測影像使用的是拼接后的大影像,一次加載,即可供一縣采集,雖然為采集和檢查工作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可能會存在某些區域影像糾正不達標的現象。因此在遇到采集超限的情況時,就需要時時留心,先判斷超限原因,再做進一步處理,如果影像糾正不達標,還需要后期重新糾正,重新采集,既繁復又耗時。好在中隊成員大都歷經數年國情監測項目的磨煉,觸類旁通,加之謹慎細心,內業采集工作在規定期限之前得以圓滿完成。之后,就是外業核查調繪的任務了。由于新疆地理位置與面臨問題都較為特殊,以往外業核查的任務都交給在這一區域有長期工作經歷的老作業員,但這一次中隊領導卻派我承擔此項任務,我明白這既是信任,也是沉甸甸的責任,臨行前,隊長反復叮囑我注意安全,帶著中隊領導的殷切期盼與關懷,我登上了飛往喀什的班機。
從銀裝素裹的東北到黃沙漫漫的西陲,我面臨的首要困難就是語言不通。尤其是在偏僻的鄉下,這里的人們大多不會說漢語,需要解釋來意或購買物品時,溝通往往不暢。好在車主大哥懂些漢語,便熱心地充當起了我的翻譯。20余天的朝夕相處,我們建立了相當不錯的友誼,也讓我領略了維吾爾族同胞身上那些質樸美好的品質。飲食習慣的差異也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飽受“折磨”,幾乎頓頓馕或抓飯,有時實在忍受不了,就只能從泡面和火腿腸中尋找些許慰藉。在拍攝樣本的過程中,由于當地圍墻較高,想要拍攝到清晰準確的樣本殊為不易,很多時候甚至要爬到別人房頂,居高臨下方能拍攝出滿意的效果。
不同尋常的20天外業生活轉眼即逝,坐在從疏勒開往喀什機場的客車上,看著公路兩旁蕭索挺拔的胡楊林,我突然留戀起這20天的外業經歷,它讓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別樣的感情。